menu
close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今日头条】姜德照:一封三十五年前的烟台市长回信
日期:2022-10-12 阅读:
打印

原创2022-08-24 09:50·齐鲁壹点

 

一封三十五年前的烟台市长回信

姜德照

 

   在我的笔记本中,珍藏着一封三十五年前的回信,那是原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同志在烟台担任市长的时候,于一九八七年八月十三日给我回的一封亲笔信。望着这张发黄的“烟台市人民政府公用笺”, 俞正声市长在信中的每一个字句就仿佛在我面前活了起来:“你的来信内容很好,意见多数也是正确的,确实是当今的现实,问题在于解决问题的途径。大河东下,难免泥沙俱在……”



 

 


那时我刚读大学二年级,在暑假回家的时候,我骑着一辆旧自行车,行走在中学时代反复走过六年的那条福桃(福山至桃村)公路上。当时这还是一条二级沙土路,一直是连接栖霞县与烟台市里的重要干线公路。记得我从福山一中上初中一年级开始,几乎每周都要骑自行车走这条路回家度周末,然后返校,从初中到高中,来来回回走了六年,在这六年期间,每次都要冒着路上车辆掠起的风尘赶路,每次走过后的心情都不愉快。而我上大学读了两年了,回家乡面临的依旧还是当年那个尘暴飞扬的景象。由于烟台港在建设,大量从栖霞过来的拉石头的重型卡车连绵不断地从这经过,还有福山与栖霞交界处的那些石子厂、水泥厂和石灰厂的产品,也要川流不息地经过这里,运输到烟台各处的建设工地上,为改革开放大潮中崛起的港城,添砖加瓦。这些运输车辆几乎全是满载,当巨大的车沉重地碾过这条沙土路之后,就会在我们眼前的天地间掠起一团团巨大的尘暴,就像引爆了一颗核弹,蘑菇云遮天闭日,在公路的周围弥漫着,那些骑车走过的行人们,无一例外都不得不赶紧下车捂住口鼻。而女性,无论年轻还是年老,都要用一条围巾把自己的头裹严实,只留两只眼睛,就如同中东的穆斯林妇女一样。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周围的年轻人骑车走这条路上班、下班,自然苦不堪言。

 



当我上中学的时候,每次周末回福山张格庄乡的老家,都要经历如此一个残酷场面的洗礼,那时候多少次梦想能有一天,这条路能改变现状,让我们这些生活在公路附近的人们,能有机会有尊严地行走在一条宽敞明亮的柏油路上。梦想总归是梦想,而要实现这一梦想则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在我上大学的这两年,每次从学校回老家前,都盼望家乡能够在改革开放的大变革中,能够突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让在远乡求学的游子,可以从家乡面貌的改变中,可以找到人生的自信和力量。可当我读完大二了,无情的现实又一次击破了我的梦想。



 

 

 



 

那时候我才是二十岁的年轻人,正处于血气方刚、爱冲动的时期,回家就给烟台市政府写去了一封人民来信,信中的措辞也比较激烈,通过在家乡所见所闻的种种社会现实的弊端,表达出自己对家乡面貌改变的迫切心情,并在信中附上了自己结合学校布置的暑期社会调查任务而写成的一份厚厚的家乡调查资料。当时也没顾得很多,是一时的心血来潮的冲动,感觉这种学生来信,肯定不会引起市政府领导的重视,估计最后一般会石沉大海。因此,我在激情难抑的时候写好信,贴上邮票就把信寄出去了,后来就没再去理会。没想到当我回到学校后,竟然收到一封来自烟台市政府的回信,是我们当时的父母官——烟台市长的一封亲笔来信。当时,我和我的同学、老师当时都惊呆了。一位普通大学生的人民来信,能得到一位市长的亲笔回信,简直是一个轰动性的新闻。



当时俞正声市长的回信内容,不仅体现出对我这个普通的大学生的重视,而且也是作为一位高瞻远瞩的长者,借此机会,语重心长地对我们那个时代的一代年轻大学生进行了一次深刻的人生观、世界观和理想信念教育。尤其深刻的是,俞正声在信中所写道:“感觉的东西不等于深刻的理解,只有理解的东西才能深刻地感觉到它。我们感觉到社会中存在的弊端是重要的,更重要的是研究这种弊端的产生原因、发展的前景,它在于整个社会生活中的位置,才能真正做到准确的判断。”这些话犹如洪钟大吕,在震撼着我们这些年轻大学生的年轻的心,也从哲理的高度,为我们擦亮了辨别是非曲直的眼睛。



正如信中所说“感觉到的东西不等于深刻的理解”。是啊,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大学毕业后,我分配到山东省交通学校当了一名普通教师,当年我吐槽过的这条福桃公路,当我大学毕业分配到山东省交通学校后,我们学校土木专业的学生结合专业实践,进行勘测设计提供资料后,由当时担任福山公路局长的交校往届毕业生负责施工建设,已经把这条二级沙土路,改造成为一条宽敞明亮的沥青公路,当年那些搞建设的大货车早已被分流,不再从这条路走了。不仅如此,今天的这条公路还被改造成烟台门楼水库景区的一条四车道现代环湖观光路,观光公交汽车每半小时就驶过一趟。我的家乡张格庄镇被评为中国大樱桃第一镇,路旁有着大樱桃博物馆,还有重建的胶东史载最久的古刹垆寺景区,与门楼水库湿地公园遥相呼应。在振兴乡村建设的进程中,昔日那个破败而脏乱、差的故乡面貌,早已焕然一新。






忘不了当年俞正声市长的那封回信,正是这封信,给了我一双慧眼,不断启迪我正确认识社会,也让我透过家乡三十多年变迁,来见证我们伟大的祖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编辑:高一平)

(本文图片来自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姜德照(1965-),烟台福山区人,现任鲁东大学法学院(盈科法学院)党委书记,副教授,国家二级职业指导师,学校公文文献研究中心兼职教授。烟台市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诗学会会员。迄今已发表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影视评论作品数百篇(首),并多次获奖,《呼伦贝尔大草原》曾获中国旅游文学作品征文一等奖。曾出版个人散文作品专集《人在旅途》《婉约的窗棂》《倾听与回眸》等,数十万字。

壹点号烟台散文